75%企業想轉嫁關稅,僅13%能做到?轉嫁無門困局怎麼解?
2025-08-18

這是一堂讓百億級企業高階經理人都給滿意度滿分的實戰課程。
商周CEO50失敗學今年跨入新竹。台下坐著的是,打進輝達的全球封測二哥、300億營收的全球電子紙王、亞洲電源管理IC大廠、全球車載面板三哥。除了這些科技大廠的一把手外,還有營收5年翻4倍的控制器新秀、2024年亞太區最佳創新數位銀行、老牌鋼鐵大廠的專業經理人們。
這群學員們平均營收57億元,加總營收總額更高達1721億元!
這群新竹科學園區裡的護國群山大將們,為什麼排除繁忙公務,每月一天準時出現在課堂,來學一個「失敗個案」?
商周過去採訪很多大企業經理人都跟我們說,「你們都報導成功故事,但一個成功是千百個環節相扣,難以複製,為什麼不寫失敗?」
透過學習別人的失敗,就能避免別人踩過的坑。一位資深學員說「有些案例踩坑代價千億,每月一次像買保險,少踩一次坑,就值了!」
一位AI伺服器廠同學分享心得,「CEO50失敗學探討的都是很新的本土個案,比外國企業案例更貼近我們的決策現場,更落地、實戰。」另一位學員則說,「每堂課都讓自己有進步!」
2025年,企業經營是硬仗一場接著一場打,四月爆發關稅大戰,客戶要求分攤關稅成本。到五月新台幣強升,企業匯損壓力激增,甚至還傳出國際客戶想轉單台廠,卻用中國供應商的報價來壓價格。
商周今年調查,75%企業想轉嫁關稅成本。而外貿協會調查2500家企業的結果卻是,僅13%企業能完全轉嫁成本。多數企業仍卡在「轉嫁無門」的困局。
面對關稅成本,接不接受與客戶「共體時艱」?想趁機搶轉單商卻被殺價,好不容易等到的大單該不該接?都是現場經理人共同面臨的決策兩難。
我們這個月,也針對時事、針對企業這波的痛點,跟大家談談:關稅和匯率雙升的成本飆漲時代,如何進行價格談判?如何開創新獲利模式?
課堂上,一位半導體監測設備廠董事長直言:「我們不太敢漲價,客戶都是大廠,只能透過推出新產品來漲價。」
他已經是我們上此堂課以來,少數能透過新品來漲價的企業。
不論是向上游壓價、向下游喊漲,還是協商成本分攤,價格談判成為核心戰場。但真正上談判桌前,你的準備夠嗎?
台灣賽局大師、中山大學企管系教授吳基逞點出關鍵:「上談判桌前,先惦惦自己斤兩。」
這句話,聽來簡單,背後卻是深刻的賽局智慧。所謂「惦斤兩」,不是自我感覺良好,而是客觀評估:在這場談判賽局中,你的「附加價值」是什麼?
附加價值怎麼算?吳基逞拆解兩個層次的思考:
第一問:有你、沒你,差在哪?
這是在問你的存在,為對方帶來什麼價值?如果你退場,對方會怎麼受影響?這是附加價值的起點,算出你的籌碼有哪些。
第二問:是你、不是你,差在哪?
這進一步探討你的「不可替代性」。就像一個保溫杯,若貼上星巴克標誌,價值立刻翻倍。你是那個「品牌標籤」嗎?
皮克斯與迪士尼的談判是一個經典案例。
過去,迪士尼握有IP與通路優勢,單一動畫師容易被替代。但皮克斯跳脫舊架構,整合創意、技術與團隊資源,打造出難以取代的創意工作室,成功在談判中向迪士尼爭取電影獲利分潤。這就是透過團體戰,撐大自己的附加價值。
成本風暴持續吹,談判的桌子不會少。而你上桌前,除了算成本、利潤等數字之外,是否有精算過,在這場牌局裡,你值多少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