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周線上課程

營收腰斬,價值翻倍:州巧如何用八年虧損換一條轉型路?

2025-06-17

個案探討

川稅衝擊一波接一波,商周CEO學院企聯會、企領會在關稅九十天的敏感期,加碼舉辦兩會聯合同學會。搶在今年九月CEO社群升級前,透過跨界共學強化企業韌性。

這場同學會,參訪國內光電沖壓大廠「州巧科技」。董事長李樹裔親自率領全經營團隊,包括蘇州、廈門、越南主管專程返台,分享州巧轉型心法。首度開放的醫療事業廠區,吸引上百位企業主報名參與。

商周CEO學院總經理 劉蕙琪在開場時指出:「我們致力打造全台最大最有影響力的企業家社群,今年將正式整合百億CEO與CEO50,成立全新CEO聯盟。與強者為伍,與智者同行,是學院不變的初心。」
企業的轉型,常被誤以為是從「舊業務」換到「新技術」的快速跳躍。但對州巧企業創辦人李樹裔來說,轉型更像是一段漫長的自我修煉。

第一幕_醒獅不逃,選擇承擔
「以前創業,我總當總經理,覺得壓力小。」李樹裔坦言,直到公司陷入混亂,才驚覺:「沒有人能救我。」
看完《獅子王》後,他決定不再逃避:「這是我人生的王國,我得負責。」
從那一刻起,他正式以董事長身分,親手牽起州巧的未來。

第二幕_大家都撤退時,他選擇留下
2000年,州巧搭上TFT-LCD浪潮,營收衝上66億。隨著中國成為製造主戰場,客戶與供應鏈外移,多數台廠選擇關閉。
李樹裔卻堅持保留新竹、台南兩廠,啟動耗時八年的轉型。台南廠連虧八年、每年虧損上億,股東不解:「為何不賣?」
他的回答是:「如果連我們都不做,誰來保住台灣的製造根?」
這不是商業計算,而是一種企業家的情感堅持。

第三幕_與其賣零件,不如打造整機
他不再追逐低毛利的科技零件,而是轉進醫療與家居產業。
新竹廠轉型醫療、台南廠轉為家居製造,與IKEA合作至今已20年,毛利率從個位數提升至20%。州巧不再只是「代工廠」,而是「關鍵模組供應者」與「整機製造者」。
例如,他們陪伴新創醫療品牌從零出發,協助取得TFDA與ISO13485認證,從零件一路做到整機,被推上歐洲展場:「這是來自台灣的製造。」
第四幕_30億,是留下來的證明

如今州巧營收約30億,雖不及高峰66億,但在李樹裔眼中,這是價值重塑後的蛻變。

2020年,他啟動「Next 20×」計畫,成立未來工廠、ESG、資安與智慧財產四大委員會,推動雙軌轉型。
更把台灣總部定位為「國防部」——研發、製程、財務、IT、人資等系統整合為全球軍團的核心平台。透過五年Roadmap滾動優化,支持海外營運。

曾是「黑手產業」的工廠,如今導入AI影像檢測、數位轉型、自動化製程,實現真正的升級:

* 從短命3C轉向長尾醫療與家居
* 從代工單位轉為價值平台
* 從營收導向轉為願景驅動
「與其成為最大,不如成為有靈魂。」這句話,或許正是州巧轉型最好的註腳。

© 2025 Business Weekly a division of Cite Publish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.

我知道了

撰文者: |

我知道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