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兩塊EPS,卻多兩大新技術!聚賢曾國強的「砍單哲學」
2025-10-02

一張近三億的單子,佔公司營收約三成,你能夠忍住不接、放棄嗎?拍板放棄的人是聚賢研發董事長曾國強。不僅如此,在2023年半導體產業面臨疫情後去化庫存辛苦的時期,期間當同業更是積極搶單、維持營收成長,他卻選擇放棄了總計五億元的訂單,佔當時營收超過一半。
談到經營,曾國強談的不是怎麼接單,而是怎麼砍訂單。大多數老闆都在談如何搶市佔率、拚營收成長,很少有人專門討論如何放棄訂單,為什麼?
#聚賢研發 專攻半導體特殊氣體二次配及整合性工程,是台灣半導體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。公司成立於2018年,專門為台積電、美系半導體設備廠等客戶提供氣體管路系統的設計與施工服務。
2022年接任董事長後,曾國強重新檢視半導體氣體工程產業。業界普遍追求「快」──快速接單、交貨與擴張,因應半導體景氣週期的急迫需求。當市場熱絡時,客戶急於擴產,新廠往往必須在12至18個月內從規劃到量產。
然而,這種「快」卻衍生兩大問題。首先,隨著景氣循環起伏,業者多抱持「有案就接」的心態,毛利普遍不到20%。其次,資源全被投入專案執行,幾無餘力進行技術創新,只能陷入同質化競爭。
▌砍低毛利單又投研發 聚賢不要埋頭幹而要抬頭看!
他上任後積極改變這種埋頭苦幹的快文化。他要求團隊不要把力氣只花在執行當下的專案,而是要抬頭看遠方,思考如何建立長期競爭力。「我常常講說,我不會把答案帶給大家,我比較多時間會引導大家思考,你要思考下一步。」
為了改變整個公司的文化,曾國強積極塑造長遠思維。他設定嚴格的接單原則:不接獲利微薄的案子、不做削價競爭。同時大力投資研發,將約20%的資源投入中長期項目開發。
他每個月舉辦一次內部講堂,跟各部門分享經營理念,每週固定發送商周文章給全公司同仁,「我們每個禮拜都分享商周案例文章,已經三年多了,從來沒有停過。」甚至帶領主管團隊參加「商周百億CEO班」,希望透過這些學習護城河、核心競爭力等觀念,培養團隊的長期思維。
曾國強耳提面命要求團隊做事情要想得更遠。比如,今年八月底,他到研發部門分享經營理念時強調:「你們不應該只想產品,而是要把層次拉高,去想我們可以如何幫更多產業客戶解決問題。」他要求研發團隊跳脫單一應用的思維,思考如何讓技術發揮綜效,應用到各個產業。
▌沒研發EPS瞬間多兩塊 三年開創兩大新技術
這種長期投資當然曾遭遇反對聲音。曾國強坦承,投資研發的代價不小:「我們如果沒有研發部門的話,每股盈餘可能瞬間會多兩塊錢。」但他堅持,沒有投入差異化技術只能跟同業削價競爭,「客戶為什麼要選擇我們?我只能跟同業在價格平台上競爭嗎?」最終他用長期競爭力的邏輯說服董事會支持研發投資。
三年來的文化改造終於開花結果。過去半導體氣體管路的焊接全靠人工經驗調教參數作業,不僅耗時費力,品質也難以控制。他們先從自己的工程痛點出發,研發全球唯一的雷射焊接技術,突破傳統雷射只能直線行走的限制 ,等同,可以全自動焊接,「我們可以智慧焊接,完全不用經驗值,我們把所有參數都寫在裡面。不僅大幅減少工時,更提升良率。」
聚賢更成立「雷射情境應用實驗室」,將技術從焊接拓展到切割、分析、量測等領域,應用範圍從半導體工程擴及綠能、生醫、軍工業、石化業甚至是造船業。
此外,走進聚賢的研發室,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片看似普通的窗戶。仔細一看才發現,這些窗戶都是用鈣鈦礦太陽能板製成,不僅透光,還能持續發電。整間研發室的電燈全都由這些窗戶供應電力。
這是聚賢投入的第三代太陽能發電技術。相較於傳統矽晶太陽能僅約20%轉換效率,第三代鈣鈦礦太陽能已突破25%。
▌不願做討好所有人的公司 「不做」比「做」更重要!
面對這個數百億元的新興市場,聚賢與台灣鈣鈦礦科技董事長陳來助密切合作,鈣鈦礦科技專精客製化製造技術製程,聚賢則負責市場應用和系統整合,除了切入新型態農電溫室新市場外、也與工研院合作正積極測試,收集發電、節能數據,提供至台灣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準備制定相關政策,預計將開啟數千億元的綠建築商機。
不要埋頭苦幹,而是要抬頭看遠方,思考如何建立長期競爭力,原本專做半導體工程的聚賢,成功開創第二、第三成長曲線,跨足到軍工業、石化業、甚至新能源產業。
文化改變帶來的思維轉換,他引用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話:「企業文化很重要嗎?它不能當飯吃,不會增加營業額,但公司碰到大的危難時,它是很重要的護城河,會讓公司停損,不會無止盡下滑。」
在競爭激烈的產業中,有時候「不做什麼」比「做什麼」更重要,而培養長遠眼光比追求短期獲利更有價值。正如他所說:「我們不可能取悅所有人,我們只要專注做好自己,讓欣賞我們的人願意跟我們合作就好了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