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周線上課程

用四道護城河打造神木企業——芙彤園創辦人詹茹惠: 十年磨一劍,從農場到百億藍圖

2025-05-08

學員報導

2016年,芙彤園以天然香氛產品敲進全家便利商店的大門,成為台灣社會企業第一個進入大規模連鎖通路的天然沐浴品品牌。當時她的團隊還不到十人,卻能承接五百萬元大單,全靠她十年前就畫好的成長藍圖。


「我從創業第一天就知道,我要長成神木的樣子。」芙彤園創辦人兼執行長詹茹惠說,她不是為了填補市場缺口,而是想創造一個全新產業。


四道護城河,創建無法被複製的商業模式
她形容,芙彤園的競爭優勢,不是某一條供應鏈技術或單一通路關係,而是一種「拔不走的設計」──她建造了四道護城河:
1. 採自然農法
2. 遵循適地適種與季節節氣
3. 選擇地方原生植物、天生天養
4. 結合弱勢、發展社會共創


這四個核心原則,讓產品從土地出發就與眾不同。「你不能只是跟風種蛋塔。」她笑說。

社會企業,不靠悲情活著
這套完整且獨特的產品邏輯,來自詹茹惠對「社會企業」本質的獨特理解。
「很多人在講ESG、講社企,語氣裡都有一點悲情。但我認為,如果社會企業不能自己活得下去,就談不了共生。」
她直言,社會企業不是慈善事業,而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事業登記體。「你只有活得好,才能讓更多調香師、契作農民、有工作意願的弱勢者加入,這才是長久的社會循環。」


當年創業前,她花了三年時間思考定位與目標,「我們家很多人過敏,我也觀察到很多女性受到化學香氛的傷害,所以我從一開始就決定,要創立的是結合環境、健康與社會共好的品牌。」


十年磨一劍,藍圖先行策略在後
她在50歲時創立芙彤園,但創業的動念從46歲就開始布局。如今,公司經營十年後,已經邁向公司掛牌的目標。這一切從來不是口號。她還記得創業初期,在女兒房間的圖畫紙上,畫下公司的「roadmap」──從研發系統、療效驗證、教育訓練、到農地規劃,每一項都寫得鉅細靡遺。


「我所有事都要先想很久,藍圖先清楚,策略才有方向。」這也是她一直強調的經營心法:「目標→策略→計畫→節奏,這四個就是我的工作方式。」


全家這一站,為社企撐起主流曝光的天花板
她從不諱言,全家的採購案是品牌的關鍵轉折點。在還沒得獎、沒聲量、沒行銷預算的時候,她靠著一次簡報機會,五分鐘講清楚產品理念、市場價值、製造流程,打動採購團隊,拿下關鍵訂單。
「對我來說,那就是企業被主流看見的時刻。」她說,全家的勇氣與決策,給了她這個小品牌一個被信任的機會。「我心臟夠強,但他們也真的夠敢。」


破圈成長,帶團隊從「百億CEO班」起飛
這一兩年,詹茹惠加入商周《百億CEO班》,在裡頭找到屬於企業家的深度陪伴與破圈成長。
她說,一開始會報名,就是「#一件事、#兩個人」打動了她──#BCG成長方法論的徐瑞廷老師,加上商周CEO學院院長邱奕嘉老師的實戰經驗。「對我來說,光是『#成長藍圖點撥』就值回票價,其他都是額外收穫。」


詹茹惠說,頭腦再清楚的創業家,也需要夥伴同行。「這堂課讓我更有系統去教團隊什麼叫策略,不是下命令,是畫出路給他們看。」


對她而言,CEO的責任不是一個人衝,而是帶著人一起走在正確的節奏上。這不只是學習,而是一場領導力的升級。
在波動與變局的年代,能清楚畫藍圖、帶著團隊跑出節奏,才是真正能成長的關鍵。

© 2025 Business Weekly a division of Cite Publishi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.

我知道了

撰文者: |

我知道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