降低決策盲區,你有打開「喬哈里窗」嗎?
2025-02-27

2024 年6月12日,以KKBOX聞名的科科科技(KKT)IPO(初次公開發行)失敗,爆出台灣證券史上少有發行公司與承銷商相互指責,兩敗俱傷的案例。然而上市過程,不只一個訊息在告訴科科科技經營層:「情況不對!」為何當警訊發生時,有的人會及時採取行動,有的人卻漠視?關鍵就在「決策盲區」。
科科科技上市正式宣告失敗之前,其實不只是一個訊號,告訴他們經營團隊「情況不對」。但為何他們無法及時調整、轉彎?
熟知內情的證券高層透露,科科手上有全球第一個音樂串流平台KKBOX,不只是在台灣曾經有最高市占,還有國際知名度,比起投資人完全不認識的公司,可以省下從零開始重新造局的功夫。因此幾家一級證券商在科科正式上市之前積極爭取承銷,卻因為從承銷價格、宣傳方式都難以達到共識而放棄。
「這透露出重要的signal(訊號),表示現在不是科科上市的好時機。」美國安卓樂資本合夥人、台大管理學院兼任教授林家振在商周CEO 50課堂上指出。
他指出,過去兩年美國升息,由於股票的市值營收比(股票的估價指標),與聯準會利率反向連動,在升息後上市申請案急驟減少。
加上資本市場給股票評價,看的是未來成長,但科科在舊事業音樂串流平台收入下降情況下,新事業B2B 軟體服務才剛起步。幾乎所有的績效指標都很難支持股價,比起在不對的時候上市,不如用其他方式來取得資金。
而科科科技董事長暨執行長王献堂則是自我檢討,將上市失敗歸納於與主辦證券商沒有能充分溝通,不了解資本市場真正需求,導致某些關鍵決策太過天真。
社會心理學有個溝通工具叫喬哈里窗(Johari Window,請見圖),將資訊掌握分為四個象限。你和他人都知道的訊息是「公開區」;自己知道,別人不知道則是「隱秘區」;別人知道、你自己不知道的是「盲目區」。而決策者要提高決策精準度,就必須縮小其他人知道,但自己不知道的盲目區。
外界看科科上市失敗,誤判上市時機、股票承銷價格訂得太高是關鍵;而科科經營團隊與承銷商之間的溝通盲目區比想像中更大,則是誤判主因。
「即使是聰明的企業決策者,也常會忽略事情不對勁的徵兆」,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公共領導中心主任麥斯貝澤曼(Max H.Bazerman)在《盲點-為何傳統決策失敗》一文中指出,為了不讓誤解或偏見阻礙取得充分資訊,仰賴領導人有意識對抗訊息盲區。
林家振分享外資投資銀行和發行公司可以如何合作,如透過前置行銷(premarketing),即能減少資訊盲目區。
舉例來說,邀請投資過同類型產業的投資人,參與法說路演(roadshow),直接詢問有沒有投資意願?如果願意投資,用什麼價格來出價。這可以讓發行公司經營層在上市前就了解時機對不對、價格是否市場能接受。
只有真正掌握投資人意向,發行公司與承銷商才有機會營造「超額認購」,也就是想要投資的人數遠比發行股數更多的局勢。
如果時光倒流,科科科技在全力推動上市時,能夠在下決策時,更早一些、更多地跟證券商、董事會、潛在投資人取得回饋,也許有機會及早作出調整。降低麥斯貝澤曼(Max H.Bazerman)口中,因為偏見或是誤解,訊息堂握不足,而決策失敗的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