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透過「設計思考力」找到顧客的新痛點跟新解方?
2024-09-23

各位CEO學員們好,今天想跟各位談企業成長需要面對的課題:創新。
當企業進入成長階段,必須不斷採行各種「創新」策略和方案。然而,創新伴隨著高不確定性與風險。尤其在成長的道路上,企業需要能突破現有的框架,進入不熟悉的領域,創新更是挑戰。
如何有效地降低創新的風險?關鍵在於:精準地了解「市場需要」,然後透過小型「實驗」,確認痛點與解方。
畢竟,我們不是全知全能,無法單憑主觀經驗去判斷顧客的真正需求。因此,需要進行一系列簡單且靈活的小型實驗,來不斷檢視和調整創新方向。
在這個過程中,「設計思考力」(Design Thinking)扮演著關鍵角色。
這是一套以顧客為中心的創新流程,幫助我們透過同理心,真正站在顧客的角度,深入理解他們的需求與挑戰,進而發掘具創意的解決方案。透過同理心,我們能夠走進顧客的內心世界,理解他們的真正痛點。這是創新成功的第一步。
在我們的百億CEO班的彩蛋課程中,特別邀請到政大商學院的鄭至甫教授來進行授課。他曾在Stanford大學的設計學院(d.school)接受過專業訓練,而Stanford大學正是設計思考力的發源地,鄭教授的課程也因此保有最原汁原味的設計思考力教學。
尋找極端使用者的痛點,運用同理心來找新解方
在進行設計思考的過程中,最重要的一點就是:當我們在尋找最有價值的洞見時,不僅要訪問大多數的顧客,也要注意到那些極端值的族群。
極端值的族群,往往能夠給我們最意想不到、有趣的答案。
所謂的極端值族群,一邊是「非常愛用你的產品」,另一邊是「完全不會使用你的產品」的客戶,他們被稱為「超級用戶」(super users)。
很多企業在開發新產品或服務時,往往是困在辦公室裡自說自話,不知道顧客在想什麼,或者只從有限的顧客中取得意見,導致產品推出後無法真正滿足市場需求。
而我們在這裡學到的,就是如何透過訪談這些「極端使用者」,發掘他們使用產品的原因:無論是熱愛還是排斥,都能帶來非常有趣的洞見,幫助我們找到真正創新的解決方案。
然而,僅有同理心是不夠的。
任何創新方案在真正推出之前,都必須經過反覆的測試與調整。這就是設計思考中另一個關鍵步驟——測試與迭代。
我們不可能一次就找到完美的解決方案,也可能誤會了客戶的聲音,因此必須不斷進行原型測試,並根據用戶的實際反饋,進行修正與優化。這個過程使得創新更加靈活且具適應性,最終才能確保所推出的方案,真正滿足市場需求,並在實際操作中取得成功。
最後,我想強調一點:真正的創新不是天馬行空,而是建立在深刻理解顧客的基礎上,並透過不斷地實驗與修正,逐步找到最有效的解決方案。
唯有以同理心為核心,將顧客需求內化於企業策略中,才能在變幻莫測的市場中取得持續的成功與成長。創新不是終點,而是一條不斷前行的旅程。